數位敘事_任務四_新聞議題選擇
- 江如意
- Oct 10, 2016
- 3 min read
任務內容:提出三至四則文字採訪報導計劃(主題、新聞價值、消息來源等),與老師討論後擇二進行。
主題一、常態分班與能力分班_菁英教育的存在必要性探討
新聞價值:對於教育,隨著不同的決策者上台,有著千變萬化的變革,從五年前的北北基,認為區域性的就學有助於社區高中的發展,認為打破菁英教育,且走向平等教育是為教育發展的正途,爾後推行的十二年國教更是希冀教育更加普及,讓學生能就近念書,在班級中或是學校之間沒有所謂的差別式教育。
然而,對於建中、北一等社會人們眼中以及考試制度中的頂尖高中,以無法配合制度、維護創校傳統等拒絕配合教育部的制度,資優班的存在與明星學校的存在與否,對於未來的社會是否有所影響,對於學生而言如何選擇,對於這些名牌學校的老師們又該如何看待及應對。
消息來源:建中的老師、台大的教授、畢業於前三志願的學生、社區高中的學生、正就讀於前三志願的學生、社區高中的學生。
主題二、新原民生活園區VS大台北防洪計畫(溪州部落的搬遷問題)
新聞價值:自七年前大台北防洪計畫起,溪州部落的居住權受到了質疑與打壓,近年來因著不停的抗爭而與政府達成了共識,決議在溪州部落目前的位置不遠處之堤防上打造一個新原民生活園區。本來預計在年底建設完畢,但是新北市政府卻疑似反悔,在原本談論的條件中進行辯駁,簡而言之就是不願意出錢建設,要求當地居民自行負責,若沒在約定好的時間內搬遷,則依法行政。
部落本身搬遷所必須面對的空間情感取捨,以及資金的籌措上遇到的問題,這樣的部落為著全台北人的飲用水安全而犧牲,同樣在新店溪河畔,充滿弊案的美河市在對岸閃耀著,然而溪州部落卻只能掛上白布條,和政府為生活而搏鬥。
消息來源:台大城鄉所教授、台大地理系教授、溪州部落頭目、溪州部落居民、在地調查的學生。
主題三、性別光譜的跳動與模糊帶_同性、雙性以及異性戀在主流價值觀下的互動
新聞價值:性別議題從男女平權後興起的便是彩虹運動,近年來更是因為有著名人的倡導以及社會趨向開放,而使得該次文化能夠展現於平台。縱使新聞上以及網絡上的發言甚至是戲劇,都有著鼓勵與支持的聲響,但是實際的在生活中,卻必須夾雜著傳統與現代甚至未來的迷思中。最近引起風波的李天柱演員,在金鐘獎的應答之中,將宗教與個人的價值觀結合,對於同性戀的存在給予抨擊,甚至認為這樣的存在只會造成世界的毀滅。媒體大做文章的同時,也不知不覺地給予那個生活圈的人們主流價值觀下的壓力。此外,對於在生活中總是侃侃而談說著支持或不支持的人們而言,官方的言語在強烈的意識控制下能夠理性,但真實的互動是否會因為感性而有所不同。人為感性的動物,真實的互動是我們所渴求的,性向的不同對於相處上的隔閡為何,又是否會因著互動上的不同而對於性向上的觀念有所改變?!
消息來源:自認同性戀者、自認異性戀者、反同性戀者、宣言挺多元性向者。
Comments